
緣由
都說日本米飯好好吃,總是不太服氣,但每次去日本吃飯不僅身體就連嘴巴還是都得誠實承認日本米真的比較好吃。可是 日本米飯好吃人家是有下功夫的。 除了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日本各地依劇烈變化的風土不斷精進之外,還有煮飯的方法包括鐵鍋土鍋就是電子鍋也像吹風機一樣一直升級,最後就是通路,現場精米已經是常識、更還有像是以米為中心的專賣店,都已經是日本習以為常的販售方式。
都說台灣好吃飯,總是不太服氣,因為往往講究的多是上面那塊焢肉或滷肉,少有驕傲標榜底下那碗米飯的由來;或黏糊或無味或甚至米芯還帶著生硬,更慘的也許還是不知道哪裡產地的混米。
是的,煮飯很麻煩,因為不像一碗麵或是一塊麵包,煮一頓飯就意味著要有菜有湯有魚有肉,再簡單蓋飯一碗也要上面有料,但是一頓飯也意味著和食物多點連結、和家人多點相處、和家香味多點熟悉。
好用才會多用、好吃才想多吃 ,所以我們想像倘若掀開鍋蓋是滿溢家裡的米飯香,每一粒飯都分明飽滿,不管是最簡單的炒青菜、番茄炒蛋,甚至一顆淋上醬油的荷包蛋都美味升級,讓小朋友直嚷著要媽媽煮飯、讓先生趕著回家吃飯、讓嘴巴一去不返,屬於你們家自己的家香味。
推薦
一個人的撫慰、火鍋土鍋等雖都是土鍋,但是因為形式不同,功能上也略有差異,就像是同樣是鐵鍋,平底鍋、炒鍋、炸鍋功能上就也有不同;當然AICU推薦的所有土鍋均都具備可以煮飯煮粥、煮湯、直火加熱、直接煎炒的基本功能,只是五合和二合的炊飯鍋是閃開讓專業的來的那種等級,並且主題組合裡加付一支日本宮島天然木飯杓,可以用上十幾年,不僅握手厚實,還會隨著你的使用而逐漸變色,越用越美。
只要多煮幾次就能夠找到適合家中火力的大約比例,接著就是邊煮邊調整冒出蒸汽之後大火多久水份會太多還是太少,怎麼樣會有鍋巴產生,軟硬度等等,煮出屬於自己家的米飯香;不過當然建議一定要買當季新鮮的好米,真空包裝開啟後儘快在兩個星期吃完,這樣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白米飯囉!
比較
電子鍋
日本的電子鍋和吹風機都像是手機一樣,幾乎年年更新,功能不斷提昇;像知名的象印主打南部鐵器鐵鍋內鍋、虎牌則是朝向土鍋內鍋邁進,講求更均勻的環狀火力、悶煮等功能,要讓電子鍋煮出來的米也能比如土鍋飯甚至品質更佳。
的確電子鍋的最大好處就是一鍵到底,依照不一樣的米飯按下設定就等待完成,不用像是土鍋還要經過幾次熟悉之後才能找出家中最佳的火力方程式;並且電子鍋品質均一,只是要價不斐,動輒數萬,比起土鍋相對便宜並且能夠延伸出其他煎煮蒸料理,土鍋所欠缺的其實就是多下廚的經驗值。
台灣目前百貨也能夠買到土鍋、鐵鍋為內鍋的電子鍋,只是機種更新就沒有這麼快速,下面數張照片是我們2015年10月去日本賣場拍攝的售價,可供參考。
這邊也分享上下游市集的台灣農改場專業品飯員電子鍋煮飯步驟:
- 洗米|輕柔洗三次,將充滿澱粉的水瀝掉(洗米水拿去澆花、土鍋開鍋、清潔砧板、洗碗盤都很有用,千萬不要輕易丟棄喔!)
- 浸泡|瀝乾後加水浸泡約30分鐘(切記土鍋煮飯也是要米洗好之後浸泡30分鐘)
- 煮飯|按下煮飯鍵後等電子鍋唱歌,專家會再悶上20分鐘(所以專家用電子鍋的煮飯方式和土鍋步驟其實一樣啊~)
- 攪拌|打開鍋蓋攪拌米飯
- 吸水氣|專業的作法這時候還會蓋上紗布再悶上40分鐘,也就是把多餘的水氣吸走讓飯更好吃(土鍋同樣更專業的方式是飯煮好之後移到大的木桶中用木頭飯匙將飯鬆開,然後蓋上紗布,就像是常見的壽司店作法一樣)
一般家庭當然不需要搞工到這種程度,但是要煮出好飯務必要完成前三個步驟,若是土鍋則務必要多多練習火力大小的控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