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執行長說書|京都觀察:蔦屋/茶/懂得保養是種品味

圖/文|AICU執行長 羅英維

平安神宮大鳥居

平安神宮大鳥居

抬頭即見山景。

抬頭即見山景。

第二日,疲憊未散,儘管京都涼爽晴朗,抬頭可見道路盡頭遠山豐翠,層層疊疊。

一個被古寺樹影所擁抱的古都,自然無需特別親近,生活就在其中。

朝食一汁三菜,生蛋拌飯,在日本不論餐點如何,至少米飯都有一定水準,極少地雷;搭上公車,今日前往巨大鳥居的平安神宮。

概是中學生的修業旅行,不少計程車司機每車塞滿學生,打卡似的還充當攝影師,在大鳥居前排排站拍照完畢又繼續趕往下一站;公園裡,悠閒的人們坐著運動,觀光客則忙著在各景點拍照打卡,吵吵嚷嚷。

來此,一是繼續蔦屋書店的觀察,此間新開;二是京都傳統產業物產館,集結全市產業。

蔦屋書店

神宮前,不大,卻很服貼該地。

2017-05-17 10.03.56-2.jpg

樹穴的細心

上方留一小孔,緩緩滴水,為了之後種樹留用。

書店並不大,實際上比起其他可說微小,不過細節照舊,地點實好。

因該處附近,多是精美洋食甜點,更有一家就在潺潺清溪旁,得天獨厚自然借景,於此有一書店,似是早該如此。

蔦屋書店,勝在主題搭配。一本書所延伸的實品,以櫃以空間,蔦屋書店將他們全擺在一起,毫不突兀。

比如新手露營不會怕一書,旁邊就或有一件防風外套,甚至一個帳篷;這樣送禮不失禮,或許旁邊就是毛筆和一筆箋。

整合,也一直是日本的得意招數。

幾年前,我以為東京和京都,就像是傳統與革新一樣,傳統文化俱在京都的一呼一吸之間,舉目所見都是精髓,而東京何愁沒有題材,將之與時俱進,得以在東京呈現;可近年來,又覺傳統與革新已不再這麼明顯於兩主要城市之區隔,而是兩者同時出現在雙城裡頭。

比如上午才在蔦屋書店看見一本新書教你如何保養好皮鞋,書旁的玻璃櫃展示內,一雙未曾保養的褪色皮鞋,旁邊就是after吸進油脂而潤澤的好鞋;下午就在新京極瞧見一家內有大概幾十種不同鞋油、鞋帶以及大小刷毛的皮鞋保養專門店。

懂得保養是種生活品味。

數十種鞋油、各種功能鞋刷的專門店。

懂得保養,是一種生活品味。

又比如近期日本吹起一股回歸原點的茶風。

像是以手沖咖啡的方式萃取茶葉,更分成餐前餐中餐後的茶葉搭配;抹茶茶道也融入這波泡茶風,像是咖啡店又更像是日本茶室,以鐵釜煮水、以杓搖水,以爐緣作為吧台陳列。

各種不同茶色

專門化、精緻化、最終日本化。

顯見又是再一波的傳統革新。

更不用說許多年輕接手家業職人,更不斷跨業攜手,且和國外設計師合作,一間選品店,就連建築本身就是展場,從大門、透光的窗、把手、木椅,均喊得出名。

一路上,到處都見飯店不斷新開,國外旅人好多,新店新創意不斷,可你哪裡都想去,可實際上你的身軀又疲憊的抗拒,反而進退失據。

生活,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中所累積下來的現實,而你終不可能擁抱所有想要的一切。取捨之道,惟在已故的前輩作家黃小黛說的「夢有夢的形式,而你有你的人生。

真正想要的,就繼續撐不下去的多走一步;真正不需要的,就勇於放棄,勉強沒有幸福。

晚上持續累壞,附近找間以鹽為主清淡而溫柔的拉麵店。

晚上持續累壞,附近找間以鹽為主清淡而溫柔的拉麵店。

燒烤地雞鹽味拉麵,雖不解雞皮泡湯的美味,可吃來大大緩了一口氣的撫慰。

燒烤地雞鹽味拉麵,雖不解雞皮泡湯的美味,可吃來大大緩了一口氣的撫慰。

鹽麴豬肉鹽味拉麵,不知何部位,吃來Q彈入味,好想知道怎麼醃漬的。

鹽麴豬肉鹽味拉麵,不知何部位,吃來Q彈入味,好想知道怎麼醃漬的。

Previous
Previous

公告|2017/6/1-6/10 AICU搬新家暫停下單

Next
Next

JC況味絮語|神器鐵鍋是鑄鐵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