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新手入門推薦,喜歡芬芳又怕泡過頭的你,就先來喝台東的紅烏龍吧。
下午去信義學堂參加了朋友忠恬努力了一年的紅烏龍品牌行銷全球網站發表會。這個網站是重要的,是必須的。
但為什麼呢?且聽執行長說書。
🔹 台灣茶產業的真實數字
喝茶,是喝內銷。
以2022年的數據來看,台灣茶葉年產量約1.4萬噸,產值大概300億元。但這個數字背後,顯示的事實是:
內銷佔了97%,大概293億元 外銷只有7億元。
而且外銷主要是向美國、中國、日本、香港及東南亞,但主要都是作為商用茶的基底,比如說像珍珠奶茶用的茶葉。
看似穩定的內銷市場
各茶莊、茶廠,那個最輝煌的茶金時代過去之後,台灣茶從外銷轉內銷。每年製茶快完成的季節,自然會有熟客聯繫,熟門熟路地和熟識的茶莊訂購。所以他們的產量即便不多,可是一定銷得掉,而且只要風調雨順,利潤驚人。
特別是比賽茶這一類好茶,自然會有饕客聞風而來,早就訂購作為一年庫存,剩下的才會流入市場作為零售。
🔹 產業困境:耕地有限與世代斷層
土地與人力的雙重限制
然而,台灣的茶和咖啡都一樣,因為耕地極其有限。可能你也聽過,光是要採茶一項,能找的採茶工人都日益稀少。這些採茶的工人一大早坐著一台小貨車,一天可能就要跑好幾個茶園。如果你想要更精細的採好茶,所費的成本就要更高,甚至有錢也找不到。
年輕世代的手搖飲
但不管如何,聽起來內銷還是很穩定不是?加上手搖飲一家開過一家,大家都有自己的心頭好,各種茶飲菜單,點餐時簡直和講咒語一樣。
可是,這其中,年輕世代真的懂得自己會做冷泡茶、自己會壺沖茶、杯蓋茶的,甚至是即便想要踏入泡茶的世界,但那高聳門檻,光是究竟如何判斷、怎樣不會被騙,都不知道該從何開始。
況且不論如何,每一個產業都應該也必須要有更多的收入、更多的附加價值、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是把茶葉從有形變成無形的資產,比如說觀光,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投入這件事情。
🔹 日本抹茶的起死回生
舉一個例子,茶作為其他產品最好的案例,就是日本的抹茶。抹茶口味、抹茶冰淇淋、抹茶甜點,大家都喜歡。
可是抹茶事實上在90年代也一度因為日本茶道真的學茶的人日益稀少,因此需求變少。但當時就是因為星巴克跟哈根達斯把抹茶作為新的口味,突然一舉提高了日本抹茶的需求量,從高端的茶道用茶到一般大眾市場,乃至於到這兩年又因為健康因素,全球搶購,加上氣候異常減少產量,使得抹茶甚至被加以限制,更有中國已經開始大量栽種生產,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觀察了。
總之,精緻、高階跟平價一般之間,絕對是一個產業同時都必須要的。惟有如此,最根本的茶田才能夠不至於荒廢。而唯有茶田不至於荒廢,包括茶葉的技藝、茶葉的種植、茶葉的經驗,甚至於土壤、陽光的所有知識才不會因此消失。
因為一旦消失,這斷層要重新接起是倍數的遺忘和困難。
🔹 紅烏龍:年輕茶種的驚人潛力
誕生於困境的創新
紅烏龍事實上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茶種,誕生於2008年,是茶葉改良場台東分場研發推出來的。
當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台東鹿野茶區中低海拔茶園的困境。因為台灣人事實上都比較喜歡高山茶,畢竟我們有著「高山茶就是好喝」的刻板印象。但沒想到這個紅烏龍的開發表現很好,成功使鹿野茶區重新繁榮。
結合兩種工藝的智慧
它結合了烏龍茶跟紅茶的工法,在忠恬這個網站上面有很清楚的製程說明:
從採摘開始——台東是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氣候,所以它是全台灣最早可以採茶的地方。
採好之後開始走水,進行萎凋(戶外萎凋、室內萎凋),開始攪拌,然後浪青、打浪、揉捻,發酵、殺青、團揉,乾燥,到最後的烘焙。
這一個年輕的茶種,卻結合了台灣關於茶的所有記憶。
🔹 台灣茶的真正優勢:職人的手藝
不只種植,更在技藝。
台灣最厲害的,比起東南亞、比起中國,可能不在於茶種。我們最厲害的,是在這些職人的手藝。
透過他們的一雙手、一雙眼,透過他們的經驗,能夠賦予跟引出茶裡頭的各種香氣。而且透過烘焙、溫度、時間、梅納反應、焦糖化反應,帶出沒有焦味的香甜感跟熟香。
這是台灣茶最神奇、奇妙的地方。
紅烏龍的入門魅力
我曾經泡紅烏龍給一個媽媽朋友的國中女兒,這個媽媽非常驚訝,因為本來只喝手搖飲料的女兒直說著好喝。於是在下一次見面的時候,我還特地帶了一瓶冷泡紅烏龍給她。
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驕傲跟開心,覺得與手搖飲的勝負當中,贏了一局。
紅烏龍事實上是一個入門門檻相較於台灣八大茶系裡面比較低的茶:
它不容易泡澀
有時候忘記也沒有關係
它十分的芬芳,香氣足
喝起來也很甜
對於剛開始入門喝茶的人來說,是一款非常容易上手的茶。
🔹 台灣茶的幸福與責任
我們擁有的寶藏
此時我們在台灣是非常幸運跟有福氣的。因為從文山包種、碧螺春、鐵觀音、紅茶、高山茶、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烏龍茶(包含金萱、翠玉、四季春等等)。
此時此刻你一定上網搜尋,或是詢問行家都能得到各自非常厲害的茶名單,他們擁有著各自依照季節、依照不同手藝,各自帶出來的風味萬花筒。
國際化的必要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會多麼地需要把這樣的好茶——完全不遜於這世界各種風味的台灣茶,在此刻還擁有他們的時候推到國際上面去。
而地方需要的事實上是方法。
🔹 國際化需要的是「指南」
因為要和國際接軌打入國際市場,你必須知道:
國際的遊戲規則與國際經驗
品牌的一致性與品牌的打造
國際接軌的經驗
國際的市場經驗
跨界整合的可能性
以及剛剛前面提到的,不只是茶,而是以茶作為原料,推廣到各式各樣不同產業的跨界結合的可能性、行銷的一體化。
以及在政府開頭之後——如何把這個產業能夠持續。
🔹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全球網站的重要性
這就是為什麼忠恬她們這一年來,對台東紅烏龍商家共同品牌行銷,以及這個網站如此重要的意涵。
歡迎大家可以上這個網站,仔細地來認識跟看看。當然最好,就是買來喝,網站上也有詳細的熱泡、冷泡參數教學。
或者是下次去台東的時候,不妨在行程中間也安排到這些紅烏龍的商家試喝了解,聽他們說明。
一定會在你的生活裡,多認識、多開一扇台灣美味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