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挑選|台灣當季的有機帶皮馬鈴薯

黃金馬鈴薯,十分小巧,不盈一握。

台灣馬鈴薯的產季與特色

今天來說說馬鈴薯,因為馬鈴薯很好!現在是台灣馬鈴薯生產的季節。這幾年我都會固定和花蓮吉安鄉一間有機馬鈴薯農場訂購。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多營養都在皮上面,所以選擇有機無毒、帶皮吃是攝取營養的絕佳方法。特別是,不管是魚皮、豬皮還是馬鈴薯皮,其實美味都在皮上。

馬鈴薯事實上眾所皆知是外國進來的食物。台灣市面上你看到的大概都是以進口的馬鈴薯為主,但台灣也有生產。台灣的產季是1到3月,這個時候是最新鮮的台灣馬鈴薯最好吃的時候。

蠟質與粉質:馬鈴薯的兩大類型

馬鈴薯可以分成兩種主要類型,就是從它的質地來分:一個是蠟質,一個是粉質。

蠟質馬鈴薯的特點與用途

蠟質的馬鈴薯就是說它的澱粉含量比較低,水分含量比較高,比如說拿來煮咖哩,就不容易散掉。若是粉質的拿去煮一下子就會化在咖喱醬當中,撈不著最好吃的馬鈴薯。

蠟質的馬鈴薯做馬鈴薯絲也很適合。像「五星級快餐車」這部美食電影當中,除了古巴三明治之外,另一個就是馬鈴薯餅。將馬鈴薯削成絲,然後沖水好去除多餘的澱粉之後,用紙巾吸乾表面的水分,然後平鋪在平底鍋上面慢慢煎。馬鈴薯絲裡面的澱粉還是會隨著溫度滲出,就能整片黏起來,中小火耐心煎,整片金黃翻面,就成了搭配培根最棒的馬鈴薯餅。

✨有訂閱Netflix的朋友可以看「主廚名人齊做菜」的第一季第二輯巴比許與錫鎬來幫忙。

粉質馬鈴薯的特點與用途

粉質的馬鈴薯澱粉含量比較高,也就是說它適合做薯泥。拿來炸的話,就會外酥內軟;用來做馬鈴薯濃湯,濃稠度也會比較高。

上下圖都是市場最常見的馬鈴薯,不同尺寸進行量級區分。一般來說,大顆的進入市場銷售,小顆的拿去加工。

台灣主要的馬鈴薯品種

台灣最主要的品種,也就是市面上常見的品種,叫做「克尼伯」(Kennebec),那是美國引進的。它就是粉質的馬鈴薯,所以就是台灣比較大顆的那種。如果你去菜市場看見的那種大顆的,大概就是所謂這種馬鈴薯。

而我們所購買的是「台農一號」也叫黃金馬鈴薯,是小顆的,而且它是蠟質的。所以它整顆煮咖哩就是整顆放進去。因為它很小顆,你直接丟進去,或是整顆拿去烤也不用切,整顆的口感其實就非常好。

如何挑選優質馬鈴薯

馬鈴薯怎麼選呢?你要選擇:

  • 表皮細緻、飽滿

  • 摸起來要結實的

  • 不要變綠

  • 沒有發芽

特別是它的芽眼處,大家都知道說馬鈴薯一旦發芽了,尤其是芽眼處發芽的話,就是不要吃,因為有茄鹼(solanine),會有毒性。這是馬鈴薯挑選的基本方法。

小提示: 馬鈴薯表皮變綠通常是因為光照,但如果已經開始長芽,即使只是小小的芽眼,也建議不要食用,以免攝入茄鹼。

馬鈴薯的正確保存方法

Φ 新鮮的馬鈴薯建議用報紙包起來,避免光照,放在通風陰涼處,盡快吃完。

Φ 冷藏的話,建議放在冰箱冷藏,保存三週就好。可是不要拿生的馬鈴薯直接拿去冷凍,最好是蒸熟或是先加工過再拿去冷凍會比較好。

Φ 馬鈴薯有時候去挑的時候,你會發現馬鈴薯的表皮變綠了,那變綠事實上是受光照的影響。可是如果長出了芽眼,就建議丟掉,不要吃。即便是它的芽眼只有一點點,建議還是都不要吃。

切塊或小顆整顆烤好淋點橄欖油、灑上海鹽,是品嚐當季馬鈴薯原味的最佳吃法。

放在調理碗中再放進電鍋蒸,蒸好再放到保鮮盒裡拿去冷藏,有不鏽鋼小幫手,絕對幫您備料、料理都更加方便。

推薦的馬鈴薯烹飪方法

最簡單的烹飪方法,比如說買了新鮮的台灣馬鈴薯,像這個花蓮吉安鄉的明淳農場黃金馬鈴薯:

  1. 煮咖哩:像剛剛講的煮咖哩,馬鈴薯小小顆,比手掌心還小,直接放進去不用切塊,整個吃其實很有口感。

  1. 用蒸的:你也可以像蒸地瓜一樣,放在不鏽鋼碗裡面,拿去大同電鍋蒸熟之後撒點鹽,這樣其實就很好吃。

  1. 烤箱烘烤:另外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切個小口,然後放進去烤箱裡面帶皮烤。烤完之後你可以加點橄欖油,加點鹽,就非常非常有馬鈴薯的香味。所以推薦給很喜歡吃帶皮薯條的同學們!

  1. 用煎的:像前面提的馬鈴薯絲薯餅,同學們假日有空想要好好來個美式早餐時,誠摯歡迎花點時間絕對值得。

儘管產季已經快過了,不過同學們可以記得以後在1月到3月的時候,就是吃台灣有機帶皮馬鈴薯的好時機。除了我們講的這一間農場之外,事實上可以查詢到也有許多農場亦有種植,只是產量均少,所以大家可以在網路上面搜尋一下。

在這個春節春雷乍響的驚蟄節氣時,加上一道季節性的台灣帶皮烤馬鈴薯吧。

料理的小幫手們,只要進廚房,都能幫上忙。

不鏽鋼調理碗

Previous
Previous

新手料理|神器平底鍋煎排骨

Next
Next

常見問題|不沾鍋需要養鍋嗎?